Computer Hardwares and Drivers

装机记录

programming
hardware
Author

Hongyang Zhou

Published

August 17, 2025

装机实录

第一次装机,记录一下过程。实践出真知。

上个月让表弟从舅舅那里拉过来一台主机,比较老的配置,好像是Intel 10代以前的四核CPU,2*8GB内存,加上GTX1060的GPU。折腾了一下,死活没接上显示,查了一下可能是内存条接触不良。心下一想,索性直接去配了一台新主机,并且参考了舅舅的意见,去掉了机械硬盘和GPU,避免第一次装多些额外的麻烦。做了一些功课,考虑CPU次旗舰,工作编程软件优先,以后升级空间,于是选定了以下配置:

  1. CPU: Intel Core Ultra 7 265K Arrow Lake 20 core.这是15代,英特尔重新换了命名,颇为令人困惑。这一代为了降低功耗取消了超线程,8个性能核12个能效核。据说和前几代相比,能效核的性能大幅上升,并且没有缩缸风险。K说明自带核显,查了下性能大概略逊于主机上的1060。
  2. Motherboard: ASUS Z890 AYW GAMING WIFI W Intel LGA 1851 ATX. 这个是和CPU捆绑销售的,价格合理,旗舰主板,做工精良。
  3. Memory: G.Skill Ripjaws S5 2*16 GB DDR5-6000 PC5-48000。5代和4代似乎没什么速度差距,就是通道数目有些变化。现在的GPU里面的DDR好像编号都到6代了。内存现在非常便宜。本来考虑直接上64GB的,但想着反正一共四个插槽,先从32GB开始,要是觉得还有需求再去买两条就好了。
  4. SSD: Samsung 990 EVO Plus 2TB V NAND. 固态硬盘都是三星的天下。
  5. Power: MSI MAG A750GL 750 W ATX 3.1 Compatible。没有概念,本来在网上订的另外的店员,取货的店里刚好没有,于是店员就推荐了这一款,一样价,100刀。
  6. Case: Lian Li O11 Vision Compact Tempered Glass ATX Mid Tower. 白色机箱,很宽,玻璃壳,外观很简洁干净。
  7. Fan: Be Quiet PURE ROCK 3 CPU Air Cooler。简单挑了个40刀的中间价格。自带硅脂,无需再单独购入thermal paste。

以上这些加起来855刀,我觉得十分划算。考虑之后加一块5070的显卡,大概550刀。据说50系列销量不佳,之后还会降价,咱拭目以待。

整个硬件组装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,顺序是CPU->memory->SSD->Fan->Case->Power。唯一就是接线的时候第一次少接了几根,第一次接电没点亮。重新接好了就没问题。真正麻烦的是软件。我预先购买了一块USB,在Ubuntu官网了拷了盘,25.04。结果装好了,没有Wifi驱动。一搜,首先网友盲推LTS版本Ubuntu 24,说是新版本可能不稳定。我于是又重新拷USB,装上了24——一样,还是没有Wifi选项。又搜了半天,看到一条记录是Linux目前没有该款主板的网卡驱动,说是太新。顿时非常郁闷,那就意味这无论装哪个Linux操作系统都会遇到一样的问题。没办法,只能转战Windows。没有单独买个人版,利用学校的微软账号从Azure上面弄到一个序列号,再学习了一下Win 11的U盘安装方法。这时之前用作Ubuntu系统的安装盘无法被Windows的安装拷贝程序识别。弄半天发现是需要手动格式化,先在图形界面操作,报错read-only。又看了一阵找到一个Windows自带的命令行程序能修改读写权限,搞了两遍终于格式化成功。然后拷贝程序顺利识别,拿着U盘再去新机器上刷掉Ubuntu装Win11。第一次尝试出现了GPT header corruption错误,可能是分区错误,要调整BIOS设置。又是个坑。折腾了好一圈,看到屏幕上的建议把Boot Sector Recovery Policy 从User变成了Auto,退出BIOS,电脑自己重启了几遍后成功进入Win11系统。然而,此时竟然依然没有Wifi驱动……我打开主板说明书,翻到了驱动安装的页面,扫描二维码,到ASUS的官网注册了这块主板,用笔记本下载了WLAN和Wifi的驱动到U盘,插回PC,安装。终于,几经折腾,下午一点半开始,晚上出去吃了个饭俩小时,回来接着断断续续看,直到晚上11点42分全部搞定。偏底层的部分没有经验,不知道驱动和兼容性是这么麻烦的环节。其实现在参考资料已经很多了,但没有动手前还是很难考虑周全。我要是会写驱动,那就是和真计算机科班出身的一样了。这本来也是操作系统里面十分麻烦的环节。

剩下的软件安装都十分顺利,WSL2+Ubuntu、VSCode、Zsh、Python、Julia、SSH、ParaView,基本一次完成。

Hardware for coding

Here is a post from BioJulia for scientists on how to write nice codes given the knowledge of computer hardwares. Very nice. Real workers know their tools.